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率是成人5倍

阅读:9972023-08-21

  小李的超声报告显示“甲状腺多发小结节”,她担心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肿瘤而坐立不安;张阿姨的甲状腺结节是她的“老朋友”了,超声报告提示她的甲状腺结节与上年体检时差不多,她释然一笑;王女士也不是第一年检出甲状腺结节了,但今年的超声报告指出她的甲状腺结节比往年多了“钙化”、“淋巴结”等字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甲状腺有“状况”。到底什么情况需要手术,什么情况适合药物治疗,什么情况只要定期观察随访就可以了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医院甲乳外科的专家。

  城镇50岁以上人群

  一半人有甲状腺结节

  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指出,甲状腺结节是指长在甲状腺内的肿块,由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引起的散在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增生、炎症、肿瘤等都可造成甲状腺结节。近年来检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体检项目中增加了甲状腺的检查,导致检出率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城镇人群触诊检出率约为4%~7%,超声检出率约为20%~60%,50岁以上的城镇居民超声检出率超过50%。

  “大多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蔡文松介绍,部分病人甲状腺结节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较多见),会出现多食、多汗、体重下降、易怒、心悸、月经失调等症状。甲状腺结节较大时,会出现压迫周边脏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良性甲状腺结节应坚持随访

  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接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小患儿越来越多,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儿童甲状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甲状腺结节和无痛性的颈部肿块,也有小部分患者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徐波说,儿童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成人,但恶性比例却高于成人。成人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5%,但儿童达26%,是成人的5倍。而且,儿童甲状腺癌更容易发生转移。在儿童甲状腺癌中,远处转移(特别是肺转移)高达20%,而成人患者仅为2%。

  临床上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这种甲状腺结节定期随访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徐波建议,一般每隔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暂未接受治疗的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随访间隔可缩短。每次随访必须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复查颈部超声和TSH,如果发现结节的情况有变化,要缩短复查间隔并咨询专业医生。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即使是良性结节,如果影响到周围器官,也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如果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比较巨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结节进行性增大,或结节可疑癌变,这些情况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超声、活检可明辨结节“身份”

  怎样才能搞清楚甲状腺结节的“身份”,分辨出其良、恶性呢?“高分辨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徐波说,超声报告的解读具有专业性,市民拿到报告后不要“自我消化”,要找甲状腺专科医生咨询。

  “超声报告上有几个字眼是特别需要留意的。”徐波强调说,当看到超声报告里有“低回声”、“钙化”、“边缘不规则”、“淋巴结增大”这些字眼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出现这些字眼往往预示着甲状腺结节发生变化,虽然并不表示就是得了甲状腺癌,但找专业医生咨询是绝对有必要的。”

  徐波介绍说,对于高危的甲状腺结节,可以通过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进一步明确性质,“做个活检,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一下就真相大白了,这种检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结节手术,并帮助医生确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通过6年的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脑网络组图谱。日前,该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大脑皮层》上在线发表。

  据介绍,该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区,以及脑区亚区间的多模态连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引入了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对脑区进行精细划分和脑图谱绘制的全新思想和方法,比传统的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5倍,具有客观精准的边界定位,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

  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石。目前最常用的脑图谱还是100多年前德国神经科学家布罗德曼在单个人的尸体组织标本上利用细胞构筑绘制的脑图谱,即布罗德曼图谱,虽然国外有些实验室试图利用超薄切片技术、染色技术以及显微观察技术,基于脑标本的超薄切片构建细胞构筑概率脑图谱,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细化布罗德曼分区,但是由于不能针对特定个体进行脑区划分,而且耗时费力,其应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蒋田仔团队突破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提出了“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绘制脑网络组图谱的思想,并联合国内多家综合性医院及研究院所对脑网络组图谱的绘制方法和功能验证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脑网络组图谱使用需要的工具和软件进行了全面评测。

  据介绍,脑网络组图谱不仅包含了精细的大脑皮层脑区与皮层下核团亚区结构,而且在体定量描绘了不同脑区亚区的解剖与功能连接模式,并对每个亚区进行了细致的功能描述。该图谱的构建有望引领人类脑图谱未来发展从标本走向活体,从粗糙走向精细,从单一的解剖结构描述到集成结构、功能和连接模式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描述,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

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率是成人5倍

  相关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够“突变”和变异,当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后代的基因组会发生有害缺陷或突变。绝大多数产生疾病,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的会发生遗传。也称遗传病。在正常的条件下,生命会在遗传的基础上发生变异,这些变异是正常的变异。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的复制与表达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态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

  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内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就这个基因座位来讲,这种细胞或个体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

  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

  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两个,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不过有一部分早期认为是属于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位置上又邻接的几个基因,所以把它们另称为拟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应差异极少的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通过特殊的遗传学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于野生群体中的几个等位基因。

  这种从性状上难以区分的复等位基因称为同等位基因。许多编码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

  属于同一染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见连锁和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并不反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质和关系,但它们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随机的。在细菌中编码同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操纵子(见基因调控);在人、果蝇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发现在作用上有关的几个基因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或基因簇或者称为一个拟等位基因系列或复合基因。

标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